本文作者:金生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怎么写?

金生 05-09 61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怎么写?摘要: 小树有多少棵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板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探索并掌握整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小树有多少棵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板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探索并掌握整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整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如下:探索并掌握整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地实行口算。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重点难点:能准确地实行整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②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③可以先不看20后面的“0”,因为2×3=6,乘完后再在6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④20×3 =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思考:大家觉得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呢?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每捆20棵 探索新知。(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3捆有多少棵小树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几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和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方法,引导同学明白3捆就是3个20,可以列式为20× 3。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20× 3的结果为60。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整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0×3=60(棵) 想:2×3=6 20×3=60 小树一共有60棵。教后随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1、【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平移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的概念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并能在方格纸上执行简单的图形平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将能够识别并描述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准确地判断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建立图形位置变化的直观理解。 学生将学会如何在方格纸上绘制一个图形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像。

4、引导学生识别现实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准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构建图形位置变化的直观表象。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绘制一个基本图形沿着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激发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怎么写?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必备4篇)

教学过程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导入(出示1条线)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出示很多条线)师: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三年级数学板书设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面积》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旨在使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常用面积单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对面积有初步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理解。教学中需合理引导,激发其主体作用。

观察法:比较图形与实际物体大小。 重叠法:比较两张面积接近纸片。 数格法:比较长方形彩纸面积。设计意图: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4题:涂色部分面积,比较大小。 第5题:观察、比较图形面积。设计意图:加深面积概念理解,应用比较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示范,和生一起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同座的两个同学互相比一比,师生比一比,说说比较的结果。指一指,比较的是哪一部分的大小。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认识面积的含义**。- **摸一摸,感受面有大有小**。- 学生摸一摸,比较课本封面与桌面的大小,举例说明。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面积的意义。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2,在体验面积含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在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物体的一部分。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激发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用数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生读二分之一。 师:这一份是苹果的二分之一,那另一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1/2表示的意思说一遍。(生说师大屏幕出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1/2。) 生代表说,同桌互说。

组织教学 新授 分一分(二)把附页2中的图7涂上不同的颜色。

教师出示平均分的情况。问:这里所分的每一份都一样大了吗?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是怎样找到这个月饼的1/2,先想一想,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教授新知:教授92页例1:师:我准备跟裴小芬同学把这块月饼分着吃。小芬同学,我和你怎样分才公平呢?你来分一分好不好?生:好。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的使用几分之一表示物体的一部分。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使他们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思考问题习惯。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感受几分之一的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数学三年级上册关于长度单位毫米的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建立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 知识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单位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2、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蚂蚁做操”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学习乘法运算,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主体,引导探索: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点子图与竖式计算的对应,掌握三者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概念:让学生掌握周长与面积的基本概念。 正确计算: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能力提升:提升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区别意义:明确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意义。 计量单位:理解周长与面积的计量单位。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